沙漠新娘 帕爾米拉(Palmyra) – 第2章 長袖善舞

第2章 長袖善舞

所羅門大王約卒於公元前931年,他去世之後盛極一時的以色列王國迅速分裂和衰落。由於缺乏足夠的史料記載,美麗的沙漠新娘達莫暫時隱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直到600多年後塞琉古帝國時期,達莫才再次綻放的她動人光彩。

塞琉古帝國是一個希臘化國家,沿襲了希臘人鼓勵城市自治的傳統,身處沙漠遠離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的達莫是個獨立城邦,一副帝力與我有何哉的逍遙狀態。公元前2世紀,安息帝國崛起並征服了兩河流域,這個時期的達莫,地處安息帝國的兩河流域和塞琉古帝國的敘利亞之間,利用兩大帝國之間的貿易逐漸繁榮起來。前64年,羅馬滅了塞琉古,征服了敘利亞、猶地亞。偉大的龐培對達莫同樣沒什麼興趣,征服了富庶的敘利亞沿海地區就心滿意足了。他在東方留下了完整的統治框架,被後世的羅馬帝國沿用數百年之久。

前44年,羅馬內戰再次爆發。這時東方的安息帝國同樣不甘寂寞,為雙方出兵出錢,幫他們打內戰。
一直在羅馬、安息兩國之間遊走、周旋的達莫的倒楣日子來了。前41年,羅馬東征軍進入敘利亞沙漠,直撲達莫。這時的達莫,嚴格的說還不能算是一個城市,不要說城牆塔樓,連木柵、壕溝都沒有。達莫唯一的財富,是她的泉水和棗椰林,能讓過往商旅駝隊汲水、宿營、乘涼而已,常駐人口是原來在沙漠中游牧的阿拉伯貝督因人,他們利用對泉水的控制權,為了向過往客商收霸王水費才改為定居的。這些居民遠遠望見羅馬大軍揚起的漫天沙塵,趕緊收拾東西、卷起帳篷、跨上駱駝一路向東逃到幼發拉底河東岸。遠道而來的羅馬人,發現達莫城比貝督因人的臉還乾淨,逃走的居民甚至不需要焚燒房屋,因為壓根就沒有房屋這種腐化墮落的奢侈品。在這麼乾淨整潔的城市,羅馬人自然無法持久,很快就悻悻而去了。羅馬人走了,居民們自然又回來了,繼續過沒人管的快樂日子。

相比於塞琉古帝國,羅馬帝國強大得多了,達莫的自由日子註定不能維持太久。羅馬帝國的第2位皇帝提比略(Tiberius,AD14-37),出兵佔領了達莫,將其併入敘利亞省,從此達莫受羅馬帝國直接管轄。

 

4. 羅馬皇帝提比略

2世紀初,羅馬帝國最偉大的圖拉真(Trajan)皇帝,做了兩件對達莫的未來影響深遠的大事。106年他吞併了以佩特拉(Petra,約旦佩特拉城遺址)為中心的奈伯特王國(Nabatean Kingdom)。116年,圖拉真又不顧年老體衰,揮師東進入侵安息帝國,順利佔領泰西封、蘇薩,直達兩河河口的查拉塞尼(Characene)首府,亞歷山大大帝興建的港口城市查拉克斯(Charax),這是羅馬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抵達波斯灣。腳踩亞歷山大建設的城市,遠眺千帆雲集的印度洋,圖拉真不禁獨愴然而涕下,感歎自己年事已高,不能重建亞歷山大的豐功偉業。

奈伯特王國的範圍大致是約旦王國、埃及西奈半島、敘利亞東南部,是一個阿拉伯人的國家,主要城市佩特拉的遺址,完整保留至今,現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奈伯特地處亞非交界,為印度洋、地中海商路的必經之地,依靠東西方商貿大發橫財、非常富庶。奈伯特的滅亡,導致這條商路迅速衰落。

圖拉真征服安息的兩河流域,建立了美索不達米亞省。加上20年前的97年,羅馬與中國共同打通了3條商路,其中海路一條:

印度—>印度洋—>兩河河口的查拉克斯—>泰西封—>地中海
陸路,即傳統的絲綢之路,按目的地又分為兩條
東漢—>西域/中亞—>剌夷(德黑蘭)—>埃克巴坦那(哈馬丹)—>泰西封—>地中海
東漢—>西域/中亞—>剌夷(德黑蘭)—>埃克巴坦那(哈馬丹)—>泰西封—>大馬士革—>耶路撒冷—>亞歷山大

這3條路,有兩條途經位於兩河流域、敘利亞、非洲之間,有充足、甘洌水源的達莫。於是達莫取代了奈伯特王國的商路地位,迅速繁榮起來。即使在圖拉真死後,哈德良皇帝(Hadrian)放棄美索不達米亞省,已經打通的商路依然保留下來,達莫的繁榮有增無減。

於是膚色各異、語言不通的東西、海陸商人雲集於達莫,印度的香料、寶石,中國的絲綢、刺繡,非洲的象牙、奴隸、硬木,波斯的地毯,羅馬的玻璃,在這裏交易、集散,腳夫、苦力等體力勞動者繈至輻湊,妓女孌童、藝人方士等高級技工紛至遝來,茶樓酒肆、旅館飯店、劇場戲院、醫院診所、澡堂髮廊、青樓妓院無所不有,平民社區、高檔公寓、豪華別墅,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房地產如驢打滾一天一個價。雖然這片荒涼沙漠不能種莊稼、養牲畜,可誰讓這裏有錢可賺呢,敘利亞的農場、腓尼基的漁民,每天用駝隊運來大量醉人葡萄酒、芬芳橄欖油、雪白麵粉、新鮮魚蛋、生猛海鮮。沙漠中居無定所的貝督因人也不甘人後,趕來駱駝、馬匹賣做馱畜座駕,肥壯的牛羊提供肉食乳酪。羅馬、安息、亞美尼亞、貝督因的武士們,則跑來開辦鏢局和保安公司,從事鏢師、護院、保安等刀頭舔血生涯。善於搞投機的金融家,則開辦典當行、放高利貸、發行各種證券。

短短數年時間,這座曾經的沙漠中帳篷村,驟然變成古代版拉斯維加斯和杜拜,變化之快仿佛有鬼神相助。由於羅馬人把達莫稱為帕爾米拉(Palmyra),即棗椰之城(City of Palms),帕爾米拉逐漸取代閃族語言中的達莫,成為沙漠新娘的正式名字。

5 帕爾米拉商路圖

129年,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視察帕爾米拉,饒是皇帝陛下見多識廣,依然對帕爾米拉的繁榮和獨特沙漠風光讚歎不已。他宣佈帕爾米拉是自由市,由市民自治,允許帕爾米拉自行設置並徵收稅賦。

之後的100年,帕爾米拉的繁榮有增無減,她是羅馬與安息之間的交通樞紐、商業中心、軍事要塞,更是抵禦貝督因遊牧部落城市鏈的一環,她時刻警戒著沙漠,保護安條克、大馬士革、埃美薩等農商城市的安全。

212年,具有敘利亞血統的卡拉卡拉(Caracalla)皇帝,對帕爾米拉的好感更勝一籌,他慷慨的送給帕爾米拉兩件厚禮:

1 給予帕爾米拉羅馬殖民地的地位,這樣帕爾米拉市民獲得了羅馬公民權。
2 賦予帕爾米拉對帝國的免稅權和更大的自治權。

這兩樣禮物,讓帕爾米拉由羅馬帝國框架下自治城市,變成了名義上臣屬於帝國,實則已經獨立的城邦。就這樣,憑藉本就巨大的財富加上免稅特權,帕爾米拉市政府有足夠的財力搞城市建設、建立雇傭軍,作為羅馬帝國對安息、貝督因防禦的前方要塞,和進攻時的前線基地。
有了中央的好政策,帕爾米拉當局不負厚望的揮金如土,大搞土木建設。在外修建高大雄壯的城牆、堅不可摧的塔樓、深不見底的壕溝,城頭上密佈強弓令人生畏;塔樓上架設弩炮無堅不摧;壯麗的城門上有可以向下灌注瀝青熱油的管道,專門殺傷敵人的攻城錘。帕爾米拉頂盔貫甲,儼然固若金湯,凜然不容侵犯。在城內,地下建有密如蛛網的下水管道,地上則鋪設寬闊的列柱式林蔭大道,路邊和隔離帶遍栽棗椰、橄欖、無花果等果樹;建築群之間,見縫插針的修建花園、佈設噴泉,種植香桃木、銀蓮花等耐旱花卉,儼然是人間勝景,美不勝收。

帕爾米拉的財富與地位,從根本上講是來自豐富的水源,所以精心構建的羅馬式供水系統令人歎為觀止,引水管道由中空石柱組成,每節一頭粗一頭細,連接後嚴絲合縫,引來沙漠地下清泉。帕爾米拉的“阿芙卡”泉,更是綠洲的生命之泉,其含硫的礦泉水對皮膚病、肝病、關節炎等有治療作用,並能助消化和血液迴圈,使皮膚柔軟細膩、青春常駐。

帕爾米拉的居民,以阿拉伯人、敘利亞人、腓尼基人等閃族人為主,崇拜的主神,是閃族最常見的神—巴力。巴力在閃語字面上即有領主;所有者的意味,曾經是太陽神、戰神。演變到後來,巴力就跟上帝一樣,所代表的就是神。巴力並非是一個特有的神名,隨著時間地點的不同,它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地方神。如巴比倫主神馬爾都克。在《聖經 舊約》中,巴力與金牛犢是上帝最強大的兩個敵人。因此巴力這個神明在《聖經》中毫無恭維地被提及了超過一百次,其中有許多人名、地名是巴力或包含有巴力字樣的;如《聖經 舊約 歷代志上 8:34》中的米力巴力(Meribbaal),到了《聖經 舊約 撒母耳記下 4:4》中,他的名字就變成了米非波設(Mephibosheth)。

6 帕爾米拉的羅馬劇場

帕爾米拉最早也最重要的宗教建築是自然是巴力神廟,始建於17或19年,完成於32年。殿堂長210米,建於公元1世紀,中間是羅馬風格的大殿和祭壇,庭院有3座石門,殿堂周圍是4條長廊,有390根石廊柱。殿堂內有三大神石雕像,拱頂刻有星辰。

城中的文化設施也頗為可觀,至今仍有使用價值的古跡,莫過於希臘—羅馬式半圓劇場,觀眾席有13層,舞台進深10米。這裏經常進行各種歌舞、戲劇演出,許多著名劇團、樂隊、歌星都曾在這裏留下足跡。完美的石質半圓形聲場,讓演出者不需過多電子設備,就能獲得良好音響效果。

帕爾米拉西面的埃美薩(Emesa,敘利亞霍姆斯),是關係最密切的城市。她地處奧倫特河畔,不僅是富庶的農業區,帕爾米拉所需農產品的主要來源地,從兩河流域經帕爾米拉去地中海沿岸的商路,也經過該城及其外港,運往羅馬帝國各地,因此埃美薩與帕爾米拉是姊妹城市。
埃美薩在《聖經舊約歷代志1 18:3》中,被稱作瑣賜(Zobah)。公元前1274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皇帝穆瓦塔里二世在埃美薩附近進行了著名的卡迭石(Kadesh)戰役,此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又詳細記載的戰役。

旅行手冊中,帕爾米拉叫台德木爾,是達莫的現代譯法。所以台德木爾 = 達莫 = 帕爾米拉

7 帕爾米拉帝國的疆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