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 星期四 伊尔庫斯克—-克拉斯諾亞尓斯克 [作者:葉大山]
早餐後,大家收拾行李上車。今天下午要離開伊尔庫斯克了,但上午仍在伊市作市內觀光。我們先到達一處廣場路口停下,導遊不斷講解這裏周圍的三座教堂的故事和要留意觀賞的地方而不下車,可能恐怕一讓我們下車,大家即時四散,便無法完成介紹的任務。這3座教堂分別是外觀古舊而外牆繪有基督頭像,側牆亦繪上大幅壁畫的救世主教堂,建成於1706年;馬路對面,新裝修完成,洋葱頭屋頂和十字架都金光閃耀的基督顯容教堂,建成於1723年。此二堂均為東正教堂,基督顯容教堂內繪滿壁畫和屋頂畫,所繪內容有不少基督生平故事,如在船上向岸邊的信眾宣講福音的事蹟,與其他教堂只繪聖母聖子,各種聖人立像有所不同。 同一十字路口的另一邊,有一座與眾不同的、由黄色牆及大大小小深褐色尖屋頂組成的歌德式羅馬天主教堂,是由波蘭裔天主教徒所建。據說在1884年建堂時被告知,不能高於附近的東正教堂,到現在仍是如此。門前有一塊由俄文、英文、意大利文三種文字寫成的名牌,是此堂的特色。 沿馬路前行不遠,進入一闊大廣場,三邊建有蘇聯式宏大建築,應是各種政府機關,一邊有花崗岩巨碑,上有列寧銅像及共產黨號。在西伯利亞,共產黨可能仍未被所有人唾棄,或是這些被認為是歷史的一部份而保留下來。 正要轉回上車,卻見不少團友在廣場團團圍着觀看什麼,忙擠身進去。一看,原來是少年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步操。少年男女各半,身穿制服,上衣白色,裙子和褲子則是黄色。最特別是女孩子頭上繫上左右兩朵巨型白花,很是奪目。起初步法較亂,要老師個別指導,後來漸見熟練,能列隊在廣場操來操去。有團友拍攝達到忘我境界,竟攢到隊中去,阻着他們操演,令人側目。 廣場旁另有老師帶着一班初中學生在寫生,以鉛筆勾畫教堂外觀。由於各少年均面目俊秀,畫工精巧,都成為大家拍攝的對象。其中一位約十三、四歲的小女孩,每當有人以鏡頭對着她,都會微笑揮手示意,嬌俏可人。俄羅斯美少女,真非浪得虛名! 另一參觀地點是建成於1683年的茲納曼斯基修道院。從正門進入是一座大花園,園中樹立着不少墓碑,有些已相當古舊,應是歷代修道者安息之所。其中有一座白石雕成的樹榦,主榦、樹枝及樹根都作被切斷狀。據說這位富人沒有兒子,只有女兒,深感終會無依無靠,便將財產捐贈給修道院,並豎立這碑。園門外及園中有數名壯年乞丐在向人乞討,這是幾天來所僅見的。 修道院前有一座大型建築物,外牆白色,被稱為西伯利亞的白宮。這裡原是前西伯利亞總督府,正門有6根哥林多式巨柱,甚有氣派。廣場中有沙皇阿歷山大三世的銅像,以紀念他下令興建這西伯利亞大鐵路。白宮對面有一座建於1894年的紅磚古典建築,現在成了自然博物館,可惜我們沒有時間參觀。我只能匆忙地在小賣部買了一塊猛獁長毛象的象牙片,一邊是深褐色皮殼,切口露出象牙的紋理,另一邊是灰白的象牙質。這種長毛象是在西伯利亞出土的,以牠的牙作為西伯利亞旅行的紀念品,真是再適當不過了。
最後一個參觀點是十二月黨人革命紀念館。十九世紀中,十二月黨曾發動對沙皇的革命,但這些貴族優柔寡斷,屢誤戎機而最終被撲滅,黨人被流放至西伯利亞。由於他們多是貴族和知識份子,所以其居所亦甚有品味。即使是流放生涯,亦不改變生活習慣。正是他們將文明生活方式帶到西伯利亞,建立起如伊尔庫斯克等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 途經一所西伯利亞歐式木建築,以木材在屋的所有範圍作出極精緻的裝飾,與眾不同,特別是窗子貼近地面,冬天有保暖作用。
午餐後到火車站,乘坐4時10分開出的009次「貝加尔號」特快列車前往下一站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預計明天上午9時左右到達。本列車全車藍色,內外新淨,房間內有空調,只可惜走廊通道的窗子不能拉開對外拍攝。停站時,大家下車購物,吃雪糕。我們買了煮雞蛋,不凍的可樂,加上水果、青瓜、蕃茄等,做沙律晚餐,與各團友分享「同車共濟」的樂趣。
作者:葉大山
上一篇 -> 俄羅斯西伯利亞遊蹤 2009年 6月10日 Day 11 下一篇 -> 俄羅斯西伯利亞遊蹤 2009年6月12日 Day 13
好正。 鍾寶強 2014/4/8 彼得遊蹤 於 2014年04月8日 (週二) 10:26 AM 寫道﹕ WordPress.com Peter Cheng posted: “6月11日 星期四 伊尔庫斯克—-克拉斯諾亞尓斯克 [作者:葉大山] 早餐後,大家收拾行李上車。今天下午要離開伊尔庫斯克了,但上午仍在伊市作市內觀光。我們先到達一處廣場路口停下,導遊不斷講解這裏周圍的三座教堂的故事和要留意觀賞的地方而不下車,可能恐怕一讓我們下車,大家即時四散,便無法完成介紹的任務。這3座教堂分別是外觀古舊而外牆繪有基督頭像,側牆亦繪上大幅壁畫的救世主教堂,建成於1706年;馬路對面,新裝修完成,洋葱頭屋頂和十字架都金光閃耀的基督顯容教堂,建成於1723年。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