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 星期四 [作者:葉大山]
今天早餐後即乘旅巴進入阿爾巴尼亞。車行2小時到關,由於此車是阿爾巴尼的車牌,所以過關亦比以往暢順。
車行不久,停在一山坡前。向山上遙望,出現大大小小不下十多個碉堡。這是共黨霍查當權時代,向中國伸手取得物資後不斷興建的,像回應文革時的口號「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我們往山坡上爬,直到碉堡。這是座較小的,圓頂,直徑不足3米,前方有高約30厘米的槍口,內部堆滿石塊,未能進入。各人爬上碉堡的頂上,或坐或臥,或擺出革命姿勢,鬧了一番。
阿爾巴尼亞之成為碉堡之鄉,是因中共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與世界各國關係極差,為要有人替她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便拉攏阿爾巴尼亞的霍查,代價是對所有需索有求必應。故當時有句笑話:「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全部都在阿爾巴尼亞」。其實他國小民窮,民族和信仰單一,根本沒有打仗的可能。後來毛主席下令停止緩助阿爾巴尼亞,以致霍查翻臉割蓆,應是正確的决定。
阿爾巴尼亞是個山國,進入國境後即往山上爬,在山林之間兜來兜去,兩個多小時後才到首都地拉那。阿國人口約300萬,地拉那約50萬。沿途見到房屋疏落,爛尾的也不少,汽車多是歐洲舊車。
到達地拉那,在市區參觀。這裡沒有什麼大型的傳統建築物,政府機關也不顯眼,唯一的代表就是國家歷史博物館外牆的巨型馬賽克壁畫。館內由專人導賞,有七、八間展廳,從石器時的先民遺物開始,分別陳列有關的文物和圖片,如希臘、羅馬時期的人像雕塑、錢幣、武器、水瓶、碗碟之類,也有不少飾物。有專題展廳陳列宗教文物,皆為早期天主教的遺物。現時阿國大部份人口是穆斯林,故有專題介紹伊斯蘭教的傳入。近代史廳主題是19世紀的各場戰爭及1912牟的民主革命、納粹入侵和游擊隊的反抗以及共產政權的建立。可是霍查獨裁及向中國靠攏又和蘇聯老大哥鬧翻的那段歷史,則未見展出。最可惜的是全是阿文,只偶然有一兩行英文解脫,好像文盲一般。
出館後,在街上閒蕩,沒有什麼特別的吸引。有幾位靚女在售賣印有雙頭黑鷹國徽的紅色T恤和國旗,也有戴上國徽高帽的少年,團友們爭着和他們拍照。拍照對象還包括在公園裡閒坐的老婆婆、老公公們。他們看到所照出來的,都哈哈大笑。公園裡有人在路旁擺放一長列强國出產的兒童玩具,但未見有人購買。
霍查所建的前總統紀念館已荒廢,成為塗鴉場,而他本人的寓所,則被保留,但不准內進。
這時,快要到吃烤全羊晚餐的時候,我覺得很不舒服,所以回酒店休息,睡了一覺,又用向包包借的熱敷器舒緩背部麻痺,感覺好了一點。
據說那烤全羊不是烤熟而是煮熟,只烤了一下外表而已,所以何子說:「你沒吃烤羊,不是損失。」
由於身體不適,卻引來各團友的關注,紛紛送來藥物和親切的關懷和問候,真是十分感激,在此一一謝過。
作者:葉大山
上一篇 -> 巴爾幹半島諸國旅行日記-斯哥比耶 Day 13 下一篇 -> 巴爾幹半島諸國旅行日記-黑山共和國 Day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