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星期四)
08:30出發往參觀古代拜火教舉行天葬的地方。拜火教成立於公元前1,500年至1,000年,確實時期已不能稽考,但肯定超過三千年。這是人類歷史最早有完整教義的宗教,提及光明與黑暗、天堂與地獄、三王來朝、末日審判、來世和復活等,對日後的所有宗教都有影響。拜火教的教義經典《阿維斯塔》(Avesta)已散失,但後人從各處蒐集成書。阿拉伯人佔領伊朗後,帶來伊斯蘭教,很多拜火教徒逃避至亞茲德,此地是目前世界上最多拜火教徒之地,有些教徒則輾轉逃至印度。拜火教認為人體會汚染土地,因此奉行天葬,習俗更傳至西藏。
來到目的地,看到兩個山崗,上面都有一個城堡式的圓形圍牆,名為寂靜塔(Tower of Silence),因為除了祭師外,其他人都會肅靜。我們走向較矮的山崗,沿途經過一些古老泥磚建築物,其中包括一個約五米直徑的圓拱,兩旁各有一座通風塔,原來圓拱之下是一個地下水庫;不遠之處,是一座方型建築,遮蓋著通到水庫的樓梯。這地方的天葬活動,已於60多年前取消,原因是隨著鄉村發展,房屋已建至附近一帶,不時有禿鷹抓不穩屍體碎塊,掉下民居,做成滋擾。政府於是和拜火教商討,在附近撥出一幅土地給拜火教徒土葬,而拜火教徒會採用不會汚染土地的方式來埋葬屍體。寂靜塔內是崗頂上的平地,中央有一個約兩米深的凹地,就是放置屍體讓禿鷹啄食的地方。下山離去時,看見90多歲的守墓者和他的騾子,遊客爭相拍照。
接著往參觀拜火教廟(Zoroastrian Fire Temple),建於1934年。廟的正面頂部,有拜火教主神阿胡拉.馬茲達的彩色標誌。廟內有拜火教創辦人瑣羅亞斯德( Zoroaster)的模擬畫像、標誌的每部分的意義的詳細介紹、一些教義的節錄等。廟旁有一個博物館,除了創辦人的畫像和教義節錄外,還有祭祀的用品(包括 sugar cone)、古代拜火教徒的服飾和教徒祈禱的相片等。
中午時我們重遊昨天黃昏短暫停留的市中心廣場。除了牌坊外,最顯眼的是一座幾米高外形像清真寺穹頂的巨型木架,每逢紀念第三仼伊瑪目侯賽恩的節日,百多名教徒會抬起木架在市內巡遊。不遠處有一座為8位在兩伊戰爭中犧牲的戰士而建的方型平台墳墓,在4角各有一支金字黑旗在風中飄揚。廣場還有一系列的噴水池,其中一個有3位男士從水袋斟水出來的金色雕像,在這沙漠城市,水是珍貴的禮物。廣場盡頭有一輛放置在架上的新車,是長跑賽事的獎品。
橫過馬路,來到水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品是介紹坎兒井的技術,和新疆的大致相同,最深的達90米,隧道全長約3,600公里,約有35%仍在運作,每隔一段距離就有豎井和水閘。以前賣水時採用一個半球形金屬碗來計時,碗的中央有一小孔,把碗放在一盤水的水面,水就會從小孔慢慢注入碗中,直至碗下沉入盤中就是一個時段;另外用一串有十粒的碼子來記錄時段的數目。其他展品還包括有700年歷史的大水壩的相片、百年歷史的水龍頭和巨型冰櫃(ice hall)模型等。冰櫃在地面部分外形像個圖拱,直徑可達40米,而有差不多對稱的空間在地下,深度15至30米。冰櫃有幾個進口,冬天時日間注水入空間,晚上温度約零下10度,水就會結冰;經一段時間後,就形成一層層的冰,足夠整個夏天使用,充分體現古人的智慧和創意。
午餐後參觀公眾清真寺(Jameh Mosque),建於12至15世紀,兩座宣禮塔高52米,是全市最高。當年的總督買了一間拜火教廟改裝成清真寺。在祈禱室內講道者的位置有一個長方形的凹地,這是因為講道者相當謙遜。導遊即場示範了教徒祈禱的方式。
我們接著參觀鄰近的一座建於15世紀的有穹頂的學校,它被稱為亞歷山大監獄,傳說亞歷山大大帝在此建築了堡壘,並把犯人囚禁於此,但導遊說這傳說並不太可信。這裡有介紹亞茲德古城的小型展覽、地下茶室和小賣部。
在清真寺一帶和亞茲德很多地方我們看到不少豎立在屋頂上,四面的外形像冷氣糟的百葉出口的風塔,導遊作出詳細的介紹。這是沙漠地帶一個極為重要抵抗夏日酷熱的發明。即使是在地面看似無風的日子,風塔也能抓住輕微的流動空氣,經豎立的氣糟帶到室內,經通風孔帶到每個房間。在氣糟底部通常設置一個小水池,一方面可以吸去空氣中的塵埃,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濕度。通常風塔和坎兒井系統結合,當室內的熱空氣從另一個風塔流走後,就會換人坎兒井內的冷空氣,足以把室温降低十多度。風塔上通常都有一些間疏地向兩邊伸出的長木條,它們使塔更身具柔韌性,減低在地震時受損的機會。另一個防熱防冷的措施是房屋都有特厚的牆壁。
我們回到市中心購物和自由活動,之後在廣場附近集合。黃昏時天空的彩霞美不勝收,加上有牌坊、噴泉和通風塔等作背景,我們拍了不少合意的照片。之後回酒店吃全羊宴,由於一隻不夠應付近50人的需要,所以酒店準備了兩隻羊,讓大家盡情吃個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