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星期五) 塔什干一烏爾根奇一希瓦
早機前往烏爾根奇註1,轉乘旅遊車直驅希瓦註3的伊羌卡拉古城(Ichon Qala),由於烏茲別克境內旅程距離比較遙遠,所以分派了兩位司機來接待我們。古城於1990年列世界遺產,城內有54個歷史古蹟,其中包括23所神學院、6座清真寺、1個驛站、6個陵墓、1個圓頂市集和十八至十九世紀建的近300間古老民居,還有宮殿、宣禮塔、浴室等建設組成。
旅居的亞洲酒店(Asia Khiva Hotel)面對古城南門註4,可自由出入,45度傾斜的城牆上面放置了一些棺墓,讓敵人看到棺墓害怕城內有瘟疫死得人多而不敢冒進。遊客入口處設在西門,門前有一幅絲路簡圖,門旁聳立著8~9世紀代數和演算法註5的發明人花拉子米(Al Xorazmiy)註6的塑像。
觸目所在多座宣禮塔,其外牆的釉彩壁飾,美輪美奐,其中卡塔米諾宣禮塔(Kalta Minor Minaret)高26米是由穆罕默德阿敏可汗於1851年開始興建,原本預計建造高度為75公尺,成為伊斯蘭世界最高的宣禮塔,但至1855年尚未完成時阿敏可汗就已去世,是個未完的工程。而建於1910年的伊斯朗霍加宣禮塔(Islam Khoja Minaret) 高達45米,可俯瞰整個伊羌卡拉古城。
兩座引人關注的宮殿分别據守着城市東西主軸線的兩端,舊王宮古納亞克(Kunya Ark)建於12世紀,並於 17世紀繼續擴建,內部包含了議政廳、清真寺、汗王后宮、汗王冬季牙帳地台、監獄、馬廄、兵營和造幣廠。及建於19世紀的塔什荷里新王宮(Tash-Hauli palace )又稱石屋宮殿,由高品質的磚塊建造,有9個庭院以及超過150個房間,是接待外賓、娛樂消遣,以及後宮的住所,各個中庭和建築物間由迴廊連接。是阿洛酋汗(Alloquli Khan)於1832年和1841年間所建,是希瓦最豪華的宮殿。
有千年歷史的禮拜五清真寺的珠瑪清真寺(Djuma Mosque),內有213根雕飾各異木柱,有十世紀花剌子模時期、十八及十九世紀時期的創造,展現當時最流行的圖案,其中一條名叫印度柱,細看時發覺圖案中有一系列的印度舞蹈者。
拜訪多座經學院:穆罕默德‧阿明汗經學院(Muhammad Amin Khan Medressa),建於1855年,從前是曾經熱鬧的皇宮廣場,也是執行死刑的地方。以及穆罕默德拉希姆汗伊斯蘭經學院(Mohammed Rakhim Khan Madrassah)是1871年由穆罕默德拉希姆汗所創建,這位受過良好教育和開明的君主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及經濟改革,特別在教育方面更有新的開放,在傳統的宗教學外,還加入了數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科目,他更時常親自參加了與學生們的討論,使學生們得以平衡發展,是當時中亞地區的教育典範,其入口處有阿拉伯碑文:將這奇妙的建築,永遠留在此給後代喜悅。
黃昏時自由活動,溜到帕赫拉凡陵墓群,Pahlavan Mahmud是十三世紀的詩人、哲學家和摔跤手,同時也是希瓦的保護神。1913年收歸為皇家墓園,在夕陽映照下,氣氛異常寧靜,著實是一個安息的地方。走到街上又是另一番光景,到處都在地攤販賣著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在城內到處瀏覽,發現許多民居,想起了香港灣仔的藍屋,是一項採「留屋留人」的活化項目,古蹟有了人民生活在其中方才顯示其生命力。
晚餐於住宿的酒店內,Lena聘請了一隊本地歌舞團演出民族歌舞,其中兩位少年人參與演出,據領隊Peter告知多年前他們還是小小朋友時期已參與演出了,其中一位兩手持好像響板的樂器,原來是鐵片和石頭,就能敲擊出節奏伴隨音樂演出,真不可思議。
註1烏爾根奇(Urgench)為烏茲別克花拉子模州的首府,位在烏茲別克及土庫曼的邊境附近,人口約14萬人。建城於18世紀中葉,並非中亞古國花剌子模帝國註2的舊都烏爾根奇(又譯作玉龍傑赤)。歷史上的烏爾根奇位於阿姆河畔,在西元10世紀時,是花剌子模地區最大的城市,也是絲路在中亞地區最大的交易都市。12世紀時烏爾根奇成為花剌子模王國的首都,但是到了阿拉烏丁·摩訶末蘇丹時期,因為政治上的因素,而將帝國首都由烏爾根奇遷到河中的撒馬爾罕。
西元1220年,成吉思汗派遣朮赤與察合台兩人進攻烏爾根奇(即玉龍傑赤之役),由於朮赤與察合台兩人意見不合,加上守城的康里人抵抗異常頑強,烏爾根奇一直到了隔年才被蒙古人攻破,蒙古人在憤怒之下,對烏爾根奇展開了徹底的破壞。
1231年,烏爾根奇在原城池的南方重建,雖然在1272年伊兒汗國入侵時受到毀壞,但是到了14世紀又重新成為花剌子模地區的最大都市。但是隨著阿姆河的河道遷移,烏爾根奇的繁華便日漸沒落,16世紀以後,政治、商業的重心漸漸移向了北部的希瓦。到了18世紀時,舊烏爾根奇被徹底的放棄,希瓦汗國另外於希瓦南方的現址重建新烏爾根奇。
註2花剌子模汗國是一個位於中亞西部阿姆河三角洲地區的大型綠洲。它的南部為卡拉庫姆沙漠,北部是曾經的鹹海,西部為烏斯秋爾特高原,東部是克孜勒庫姆沙漠。在中世紀曾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花剌子模帝國。現今為烏茲別克、哈薩克和土庫曼的一部分。花剌子模在塞人的語言裏解釋為「太陽土地」的意思。在波斯史上稱之為克蘭斯米亞,在古代中國文獻中被稱為「呼似密」、「火尋」,至13世紀始稱為「花拉子模」。
註3希瓦(Khiva)早在4000年或許6000年前,位處於阿姆河三角洲的沙漠邊緣的一片綠洲就有了人類和農業社區,古時名字叫作 “花刺子模”,相傳諾亞的兒子閃(Shem)曾在這裡發現了一口井,他的追隨者稱其為Kheivak (清甜的意思),據說這就是 “希瓦” 名字的起源。2500年前,先後曾隸屬波斯王朝、花剌子模汗國註4等,16世紀時,曾是希瓦汗國的首都,18世紀時因為絲路之路貿易蓬勃,來往的商隊眾多,希瓦成為了一個繁忙的奴隸市場,這裡亦曾發生了野蠻部族橫行,及凶殘屠殺的事件,當時的希瓦可謂龍蛇混集,為了抵禦這些劫掠的部落,最初希瓦提出歸順俄國的彼得大帝,但其後又輾轉被波斯攻佔,直到18世紀末,俄國派遣大軍向希瓦進軍,二世可汗無條件投降,希瓦遂成為了俄羅斯的聯邦之一。
註4伊羌卡拉古城有四個城門分別是:東門Palvan-Darvaza又稱Warriors Gates,城門外在1873年以前是奴隸的販賣市場,古希瓦汗國就是以奴隸交易致富,兩旁是奴隸監禁所,逃走的奴隸被抓回,會割了他們的耳朵釘在城門上,以示警嚇。西門Ata-Darvaza即Father Gate 之意,也是古城的門票處,原本的結構在1920年時被毀壞,現在的城門是1970年時重建的,高10米,寬4米。南門Tash- Darvaza又稱Stones Gate,古代來自裏海Caspian sea的商旅都經由此門出入希瓦古城。北門Bagcha-Darvaza又稱Bukhara Gate,有階梯可以上城牆散步,也是看日出與日落的好地方。
註5演算法algorithm的核心是建立問題抽象的模型和明確求解目標,之後可以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不同的模式和方法完成演算法的設計。
註6花拉子米是波斯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地理學家,也是巴格達智慧之家的學者,他的《代數學》(Kitab al-Jabr wa-l-Muqabala)是第一本解決一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系統著作,他因而被稱為代數的創造者。十二世紀,花拉子米在印度數字方面的著作被翻譯成拉丁文,十進制因此傳入西方世界。此外,他修訂了托勒密的《地理》,並著有天文學及占星學方面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