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03日(星期一) 布哈拉一撒馬爾罕
四姐妹/四尖塔清真寺 (Chor-Minor Madrassah) 建於807年,有4個17公尺天藍色圓頂的塔樓,由當時的土庫曼富商為紀念四位出嫁的女兒而出資興建,曾先後用作清真寺及經學院,現在已人去樓空,只作為景點和售賣紀念品的地方。
埃米爾宮(emir summer palace)分為兩個部分,舊宮稱為阿卜杜—阿哈德汗宮,建於1892年,為布哈拉傳統建築風格,新宮稱為薩伊德—阿裏姆汗宮,兼具歐洲和中亞風格,建於1917年,包括一些裝飾華麗的居室和大廳,由布哈拉最優秀的工匠建成,除宮殿本身建築外,夏宮還包括一個很大的園子,內有噴泉,池塘,房屋等設旗。
東方的制瓷工藝也在布哈拉延續至今,很多民居的牆壁就鑲嵌著瓷器作為裝飾,老城裡更是有很多售賣瓷器商鋪。不過當地人最推崇的就是距離市中心40多公里的吉日杜萬Gijduvan 註1的陶藝工房,那裡專造富有中亞特色的茶具和餐具,遊客可參觀製作過程、體驗和購物。工房老闆是第六代傳人,至今保留傳統的土法燒陶。所有陶瓷作品都是家族成員親自製作,制陶工序共六部,最少花上兩個星期才告完成,每件陶瓷上的圖案都是獨一無二,用上烏茲別克和阿富汗的傳統風格和色彩。即使是顏料,也保留二千年來的老方法,在中亞各地的山脈開採各種礦石製作,成品就如博物館中見到15、16世紀的珍貴文物般。
午餐於陶藝工房
餐後繼續前往撒馬爾罕註2的路程,途中經過坎兒井,停車參觀見識一下,至黃昏抵達撒馬爾罕。
註1吉日杜萬是烏茲別克的城市,由布哈拉州負責管轄,位於該國中南部,距離首府布哈拉40公里,海拔高度260米,主要經濟活動是棉花業和工藝業,2010年人口44,289。
註2撒馬爾罕(Samarkand)意為“肥沃的土地”。 是烏茲別克的第二大城,也是中亞絲路上最古老的城市,坐落在海拔710公尺的澤拉夫尚河谷地,人口為50多萬,東北至塔什干的鐵路距離為270公里,南至阿富汗國境為公里,此為絲路西段(北路)必經之地,為印度、波斯、突厥、中國等商賈交流買賣重鎮,漢代曾稱此地為「康居」,故融合了印度、伊朗、蒙古、中國及歐洲文化。
西元前5世紀,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1219年,撒馬爾罕是花拉子模帝國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攻陷之後,遭受了滅頂之災。城內的大多數建築,則是由後來的帖木爾敕令修建,他發誓要讓撒馬爾罕成為亞洲之都,因此他把從亞洲各地劫掠來的珍寶堆積在撒馬爾罕,把每個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帶到撒馬爾罕,在城裡修建起最輝煌的宮殿和清真寺,他死後也葬於此地。1868年併入沙俄,1924–1930年曾為烏茲別克行政中心,2000年古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