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星期六)
08:30 出發,約一小時來到波斯波里斯(Persepolis,即波斯人的城市)),大流士遷都至此,刻意建造一個「世界上最富庶的城市」。於公元前515年,在山區盆地,採灰色石灰岩建造平台和城市,主要建築至公元前450年完成,面積達13萬平方米。1979年入選 UNESCO 世界文化遺產。我們首先走111級樓梯上平台,每級高度100毫米,向上走毫不費力。來到入口大堂,兩旁由巨大有翼人首獅身石雕像鎮守,入城後是士兵長廊,當年有侍衛在兩旁站崗。之後來到一個未完全建成的入口大堂。宮殿各主柱有20至22米高,柱頂從前是一對背對背蹲下的半身動物石像,包括牛、馬和幸運鳥(homa)等。現時保存得較完整的動物石像,就放在場內以玻璃圍起來展覽。城內最重要的建築物是亞柏丹那皇宮(Apadana Palace),皇帝每年在這兒迎接新年。多處牆壁上可看到一幅浮雕圖畫,獅子雙前腿踏在牛的身上,用口輕咬其頸背,而牛則轉頭回望獅子。獅子代表夏天和太陽,而牛則代表冬天和水。波斯人的新年是3月21日,剛好是水牛座轉入獅子座,圖畫的意思就是夏天驅走冬天之意。宮殿的牆壁、arch 和樓梯側面滿是浮雕,當年是鑲金或有顏色的,眼睛都是寶石。大流士大帝是個重視人權的國王,從非常精細的浮雕,可見是由藝術家而非奴隸雕刻而成。最特出的浮雕,在亞柏丹那皇宮東面的階梯的牆壁上,刻著23國的使者來到波斯向皇帝拜年,每國人的服飾和進貢的動物和禮品,都非常清晰,可提供各國人居住環境和習慣的資料,這些細緻的記錄,極具歷史價值。在百柱殿的門廊,左右牆各可見到28國使者的雕像,分成五層,下面四層各六位,第五層則四位,而皇帝則在第六層,由28國人支撐著。由於有左右兩邊,每個人身體的左右兩面特點都可以顯示出來。大流士建城時只有23國,後來發展至28國,可見這部分宮殿是後期建成的。至於百柱殿的門廊浮雕,左右各有五層每層十個士兵托著頂層的皇帝,100個士兵和百柱殿名稱吻合。浮雕的人物盡是男士,但有一幅戰車浮雕,車輪的軸心上竟刻著一個孕婦圖像,喻意是每個戰士都是一個母親的兒子,不可濫殺。百柱殿旁是木建的庫房,已被亞歷山大大帝徹底燒燬,只剩下排列整齊的一個個柱躉。建築物的牆壁本來是彩色的,現時只靠把一些僅存的彩色碎片,砌成鑲板,以玻璃保護,讓遊客參考。飽覽精采的古老建築後,我們走上山坡,觀看兩座陵墓。
午餐後往參觀帝王谷,山坡上有四個陵墓,由左至右,分別屬於大流士二世(大流士的孫子)、大流士三世(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大流士大帝和大流士兒子(第二任皇帝)。每個陵墓在山坡的石面都分三層,像一個大型的十字。中間最闊的一層是挖了洞穴安放墳墓的一層;最上的一層石面有雕刻,圖像雖不一樣,但在每個陵墓都包括皇帝、拜火教的?號、火壇和月亮。由於風化程度不同,只有部分圖像仍然清晰可見。山坡較低的地方,有幾幅大型雕刻壁畫,是後來蕯珊王朝時添加的,最具吸引力和最清楚的,是騎馬的蕯珊皇帝執著並舉起一個羅馬王的手,以他取代單膝跪下投降的羅馬王為領導人。羅馬人在蕯珊王朝時攻打波斯,三次都被打敗,其中一次連領軍的皇帝亦被俘虜。
之後回設拉子,來到卡里姆汗城堡(Citadel of Karim Khan)之外,四角各有14米高的瞭望塔,其中一個有點傾斜,原因是地基受地下水影響,塔身於地震後向外傾側,裂開的城牆已被修補。
跟著到一間本地茶室喝茶,這個茶室比伊斯法罕的一間較寬敞和樓面較高,內有幾幅細密畫,導遊為我們講解畫中的故事。
在酒店吃過晚餐後步行十多分鐘參觀一間地氈商店,店主和幾位助手拿出廿多幅地氈示範。地氈分為每平方厘米 100、121、144和169 個結(knots)四種,愈精細和愈多顏色當然愈貴。店員轉動地市時,顏色會隨著燈光有所改變。最貴的一張3米成2米地氈,開價為89,000美元。之後店主召的士免費送我們回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