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塔利班炸毀了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大月氏人的貴霜王朝時期所建的巴米揚大佛,這種敵視人類文明的恐怖行為,受到了舉世譴責。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開始巴米揚大佛遺跡制定了一項工程龐大的維修工程。各國專家已經開赴現場,進行前期考察工作。專家發現,整個山體已經由於爆炸而陷於崩散狀態,首先要對山體加固,其次,採取岩石DNA技術把佛像頭部粘合,第三,把外周的洞穴壁畫與裝飾修復至一千五百年前狀態,估計費用要五千萬美元。經過碳放射監定,較細小的佛像,是在公元507年修建的,外表是彩色的。較大的佛像是在公元551年修建的,外表是深紅色彩繪。可以想像,在南北朝時代,這兩尊大佛及洞穴佛寺是何等金碧輝煌。Read More
第8章 太陽之子 在帕爾米拉帝國的急劇擴張的一兩年間,在位的羅馬皇帝是克勞狄二世(Claudius II),由於他曾在奈蘇斯戰役大破哥特人,所以也被稱作克勞狄-哥特庫斯,意為克勞狄,對哥特人的勝利者。268年底,他與戰友奧勒良、赫拉克良等人,合謀殺害了伽利埃盧斯皇帝,隨後被將士們擁立為帝,270年1月,他死於瘟疫,總共在位一年多一點。雖然在位時間短暫,可他是羅馬帝國歷史上頗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用一連串的勝利,擊退了阿勒曼尼人的入侵,奪回了高盧帝國治下的西班牙和高盧南部,為徹底消滅這個割據政權打下了基礎。Read More
第7章 入埃及記 埃及行省是羅馬帝國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以農業發達著稱,是帝國最重要的農產品產地,號稱羅馬的麵包籃子,其首府亞歷山大為亞歷山大大帝所建,是僅次於首都羅馬的帝國第二大城市。另一方面,隨著亞洲被芝諾比婭控制,羅馬唯一能控制的與東方的商路,是奈伯特王國滅亡後就日益衰落的地中海—>埃及—>紅海—>印度洋一線。對於克勞狄皇帝來說,亞洲領土相繼被薩珊、日耳曼人蹂躪,所過殘破、民生凋敝,丟給固然芝諾比婭固然可惜,可還不至於過於心痛。埃及則是帝國必保的土地,一旦失去埃及,不僅帝國將陷入糧荒,而且通往東方的商路將完全被芝諾比婭堵死,錢糧兩荒的羅馬帝國就真要亡國了。幸好當時的埃及總督是普羅布斯(Probus),一位威名遠播的名將,手下有數萬精兵,雖然亞洲為芝諾比婭所有,導致他孤懸海外,可普羅布斯一直向羅馬克勞狄皇帝效忠,堪稱海外孤忠。Read More
第6章 東征西討 表面上看,27歲的太后與1歲的皇帝主持的國家,一定會給人一種主少國疑、暗流湧動的印象。然而事實上,芝諾比婭母子接管權力的過程波瀾不驚,順風順水。除了芝諾比婭在9年皇后生涯中展現的出眾能力外,她自己的文武班子也功不可沒。 芝諾比婭旗下有兩位智勇兼備、忠心耿耿的名將,他們都是與太后同族的阿拉伯人,一位是太尉宰貝,另一位是大將軍宰達,這二位是帕爾米拉帝國軍界的雙子星座。Read More
《阿富汗音樂》 阿富汗主要有普什圖族和塔吉克族,另外如烏茲別克族、土庫曼族等中亞民族。他們各自的音樂有交融也各有特徵,風格大相徑庭者亦比比皆是。這些民族的固有音樂通常多為各類民間音樂,和各種民俗節慶相關聯。而阿富汗的古典音樂則與北印度同宗同祖,且內容多為蘇菲派。阿富汗的音樂傳統,其多樣性和豐富程度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是無與倫比的文明財富。然而,現在除了北印度系的古典音樂尚有一些傳承,很多種類的音樂、歌曲、器樂演奏,甚至是樂器本身,都在戰亂和動盪中逐漸流失,令人痛心!Read More
9月16日(星期六) 09:00出發。我們首先參觀附近一個東正教堂 Saint George Cathedral,原來的教堂在革命內戰期間已經被摧毀,十多年前才被修復。教堂外面新簇簇,6個洋蔥頭圓拱金光閃閃,裡面的裝潢也是金光閃閃。這是今次旅程中參觀過的教堂最多教徒聚集的教堂。 旅遊車沿著昨天走過的道路往郊區走了約半小時後,停在路邊讓我們在幾間小商店購物,貨品主要是衣服和紀念品。約100米外有一座雕塑,7隻相連的鶴 crane 在一位母親頭上飛翔,這是紀念Gazdanovi 7兄弟在二戰中先後陣亡,最後一位是在勝利前的柏林之戰喪生。本地人相信為國捐軀後,身體會化為鶴,自由地飛翔。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