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星期二)[作者: Kwan C Fu] 08:00在渡假村內跑步,沿內圍跑一圈約需十分鐘。看到湖面風平浪靜。09:00吃早餐,10:00出發時天朗氣清,不久更陽光普照。今天有幾位團友肚瀉,相信是昨晚吃了燻魚引至。 半小時後到達伊塞克國家歷史博物館,這個露天的博物館散佈著無數大小不一的石頭,都是被溶化的冰川從山上帶到此地。很多有較大平面的石頭上都刻著巖石畫(petroglyphs),都是在黑色的石面刮開上面生長著的地衣(lichen)而成的,可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5世紀,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和地衣的重新生長,巖石畫已逐漸失色。德國和日本的考古學家都甚感興趣,德國人離去時有些巖石畫從石面不翼而飛,日本人則提出保存古蹟的技術。巖石畫的題材主要有兩類,狩獵圖都是動物大而人類小,獵人拿著弓箭或武器,反影人要刻服困難;畜牧圖則是人大而動物小,其中有人拿著鞭子,反影人是主宰。畫上的動物最多見到的是彎角的高山羊(mountain goat),其他的有馬、狗、單峰和雙峰的駱駝、馴鹿和雪豹。以前雪豹被訓練來協助狩獵,現時已成為瀕臨絶種的動物。有些高山羊圖像身上有螺旋線,相信是代表對太陽的崇拜。有一幅較特別的圖像似眼鏡,考古學家估計其中一個圓形是代表領導人,另一個則代表太陽,兩者之間被連繫起來,也有猜想一個是輪子。場地內有很多由大石砌成的圓圈,相信是祭禮的用途。也有一幅幅石頭砌成的長方形,地上散佈著較小型的石頭,它們是祭司的墳墓,在挖掘完裏面的文物後已重新蓋土恢復原狀。場地外的西面有一座建築中的工廠,俄人離去後一直停工至今。在國內還有很多類似的爛尾樓和俄人離去後停止運作的工廠,任其荒廢毁爛而無人理會。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