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城馬什哈德

1)馬什哈德概況 馬什哈德(Mashhad)是伊朗拉札維呼羅珊省首府,位於伊朗東北部,在首都德黑蘭以東850公里處,臨近阿富汗和土庫曼斯坦的邊境。馬什哈德的地理座標位於北緯36。18 ,東經59。36 ,人口295人(2017年),其中波斯人占94%以上。馬什哈德是伊朗第二大城市,什葉派穆斯林著名的聖城之一,也是唯一一個擁有阿拉伯語名字的伊朗大城市。 馬什哈德地處卡什夫(Kashaf)河谷,居於比娜露丹山(Binaloodand)和海札瑪斯宰得山(Hezar-masjed)之間。臨山的位置使該地的氣候四季分明,春溫、夏熱、秋美、冬涼。該地年平均降水量約255毫米,其中有一部分降水是以降雪的形式出現。每年的12月到次年5月,降水比較豐富,相對濕潤,其他月份降水量少,比較乾燥。馬什哈德的夏季是典型的幹熱型氣候,最高氣溫可達到35.C以上。冬季是典型的冷濕型,夜間最低溫在零度以下。 Read More

沙赫.辛德陵園

西班牙大使岡薩勒斯遲到了,遲到了200年,他既沒有看到阿弗拉西阿布(公無前6—13世紀撒馬爾罕的遺址——譯者注)的圍牆、清真寺,也沒有看到它的陵墓、宮殿。但是,在酷暑難熬、塵土蔽日的城市裏尋找了一天之後,傍晚時分,他終於在帖木兒陵墓附近看到了撒馬爾罕。西班牙大使震驚了。他寫道:“這裏有那麼多的果園,葡萄園,當你走近它,你好像置身於森林之中,四周都是高大的樹木,而撒馬爾罕就在綠蔭深處”。 Read More

巴姆城堡

位於伊朗東南部的巴姆古城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內著名的巴姆古城堡也於去年6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3年底的巴姆大地震給古城的保護製造了巨大的障礙,然而一場新的“文化地震”似乎更令人擔心。 據來自德黑蘭的消息,近日,巴姆古城內的一塊土地交易異常活躍,其低廉的土地價格吸引著附近越來越多窮人來這裏安家。交易中的土地離巴姆古城堡僅咫尺之遙,全部屬於巴姆古城一位名叫賈西米的富人。 Read More

聖城庫姆

1. 庫姆概況 庫姆(Qom)是伊朗庫姆省首府,坐落於首都德黑蘭西南約150公里,位於庫姆河畔,緊靠卡維爾沙漠,地理座標處於北緯34。39,東經50。53,人口110萬人(2017年),人口以波斯人為主。庫姆是伊朗的第八大城市,是僅次於馬什哈德的什葉派宗教聖地,是當前全球什葉派最大的宗教學術中心,在伊朗什葉派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Read More

薩珊王朝浮雕壁畫

在談薩珊美術之前,先簡要介紹一下帕提亞美術。 帕提亞(安息)王朝(前248~226年),公元前三世紀中葉獨立於伊朗高原東北部,公元前二世紀半葉強盛起來,領有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成為西亞大國,東與貴霜、西與羅馬帝國抗衡,二世紀末轉衰,後為薩珊王朝取代。帕提亞首都最初定在尼薩,後西遷至埃克巴坦納、泰息封(伊拉克巴格達東南26公里處),文化受古希臘影響,美術以圓雕為主,目前不尚未發現壁畫和浮雕。 Read More

伊朗壁畫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的伊朗高原上,北接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東接阿富汗、巴基斯坦,西接土耳其、伊拉克,南臨波斯灣、阿曼灣,是東西方的交通樞紐,有“歐亞陸橋”之稱。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就通過伊朗,使其成為亞、歐文明薈萃之地。伊朗面積約有165萬平方公里,四周高山環繞,中部是乾燥的盆地、沙漠和鹽湖。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出產銅礦、鈷礦、銅礦使伊朗金屬工藝發達,鈷礦因是陶瓷釉藥(藍釉),而使得伊朗陶瓷發達,中國由唐至明一直進口伊朗的鈷土礦。此外,伊朗毛紡織業和棉紡織業也很發達,伊朗地毯一直佔據世界首位,是室內裝飾的理想材料。 Read More

伊朗的拜火教

拜火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來到亞茲德(Yazd)一定要去參觀拜火教廟,那裏仍保存著自西元470年開始燃亮至今從未熄滅的聖火。還有天葬場和寂靜塔,都和拜火教的歷史有關,值得參觀。 在網上找到了一些和拜火教有關的文章,有興趣可入去看看: 1.   伊朗阿茲德拜火教搜奇  (摘錄自長訊) 2.   伊朗中部 闖入拜火教總壇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3.    [國際隨緣家書18] 香港的拜火教徒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6月12日 日前我們談及拜火教在庫爾德地區復興,並有機會成為庫爾德人「國教」,似乎一切都極遙遠。其實,拜火教和香港的關連,遠超我們平日想像。近年我和朋友進行了一個「香港少數族裔墳場研究」,用來了解香港涉外關係史,其中一個探討重點,就是位於跑馬地的拜火教墳場,在那裏還奉獻了帶導賞團的人生第一次。 拜火教徒來到香港,甚至比英國人還早。自從波斯被穆斯林征服,拜火教徒四處流散,最主要的一支到了印度孟買定居,發展成帕西人(Parsee)族群,再輾轉到各地。據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的《簡明香港近代史》考證,早在鴉片戰爭前,廣州和澳門已有帕西人經商,活躍於洋行,到了1844年,可考的大概有60多名帕西商人在廣州。英國派兵駐守香港時,不少由英屬印度調派,隨隊也有4名帕西商人。他們起家不少涉及鴉片貿易,自不必大驚小怪。 由於拜火教徒善於經商,在香港開埠初年,和亞美尼亞裔人等一度成為英國人和華人之間的「高等少數族群」,形成社會的獨特地位。1860年,當時香港73間洋行之中,居然有超過1/5(13間)為帕西人開辦經營;1861年,他們也是創立香港總商會的要角之一。由於拜火教具奉獻傳統,港督財困時每每向他們示意,香港早期公共建設、乃至福利社會的形成,有大量當時居於上層社會結構的帕西人蹤跡。不少我們今天熟悉的事物、名字,原來都和帕西人有關。 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是研究這方面的權威,他將麼地爵士(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譽為香港開埠初期貢獻最大的一位帕西商人。麼地和亞美尼亞裔的英國商人遮打爵士(Sir Catchick Paul Chater)合辦「遮打麼地洋行」,致富後,捐出十五萬港元興建香港大學,在當時屬天文數字。天星小輪公司的前身「九龍渡輪公司」,也是由一位名叫米泰華拉(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的帕西人於1888年所創,其後人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天星」選擇以星星作為標誌,就是因為星星在拜火教代表光明和純潔。律敦治醫院的創辦人J.H.律敦治(J. H. Ruttonjee)也是帕西人,他還捐出了葛量洪醫院等公共建設,後人長期活躍香港政壇。 2006年,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領導「拜火教在香港」專題研究,最有趣的資料,大概是考證出香港人稱高利貸為「大耳窿」,原來也源於帕西人。這是因為早年不少帕西人經營借貸生意,他們戴著大耳環,耳朵因耳環的重量而下垂,港人稱之「大耳窿」。久而久之,這稱呼也套用在所有放高利貸者身上。 時至今日,香港帕西人只有大約200人,不大接受外人加入,影響力自然大不如前,但除了那墳場(外有牌匾說明「此園內係『巴士國人』所建安葬本國之人」),還有銅鑼灣善樂施大廈為總部。那墳場十分值得參觀,我在伊朗時專門改行程,拜訪拜火教總壇,但那裏的特色,和香港帕西墳場比起,其實也不遑多樣。單看帕西墳如何結合「地水火風」元素,金庸《倚天屠龍記》的明教火葬儀式和正牌拜火教有什麼不同,就是最好的通識課了。究竟香港何時才能重拾昔日的國際多元身份呢? 小詞典:洋行 泛指清朝來到中國的歐洲商人,所開辦的一系列進出口公司,最著名的是「廣州十三行」。當時廣州是中國南方最大貿易城市,歐洲商人爭相在中國買入茶葉和工藝品,建立商行為根據地,更有自己的保安衛隊。然而,洋行也成為鴉片流入中國的主要途徑,並為促成鴉片戰爭的幫兇。廣州之外,歐洲人亦在香港成立洋行,當中的怡和洋行、會德豐、捷成洋行等,今日已發展成跨國大企業,可看作「非國家個體」的早期典範。 [Photos by Debbie Fung     2013年攝]       以下是一些關於拜火教的照片 (全部來自MEHR Newsagency) :   Read More

2015年3月 伊朗之旅 – Day 16 香港

3月15日(星期日) 零晨出發往機場。途經霍梅尼聖祠時下車拍攝夜景,所有節目完滿結束。01:50到達機場,需要經過照行李、check in、過海關和安檢四關,每關約需20分鐘,真是企到腳軟。乘坐04:20起飛的 QR485號班機往多哈,機程約兩小時,抵達時撥慢手錶半小時;轉乘0810起飛的 QR816 號班機往香港,機程約8小時,抵達時撥快手錶5小時。兩班航機都稍有延誤,抵港時約為20:45。   後記 1. 伊朗的國旗是綠、白和紅三色。地理上,分別代表北方的平地、中間的沙漠以及南方的炎熱;意義上,則分別象徵友誼、和平及愛。 2. 伊斯蘭人採用回教曆,以 H 或 AH 作簡寫,(陽曆是 AD),以穆罕默德由麥加逃住麥迪拿的公元622年為首年。伊斯蘭曆法像陰曆是根據月亮的運行而定,不過沒有五年兩潤,所以陽曆大約每30年就相等於31年伊斯蘭年。 3. 每個城市都有大型市集(巴札,bazaar),各式商品,應有盡有。巴札都是磚石結構,結實牢固,免卻木料易蛀、金屬易蝕之弊,而且各暖夏涼。商店分佈在長長的拱門走廊兩旁,有無數的穹頂,也有玻璃天窗以透光。   在南方幾個城市的狹窄街道漫步時,看到住宅的大門上都有兩個門環,一個渾圓,一個細長,位置在左或右並無劃一。前者發出的聲音示意女性到訪,後者則是男士;裡面的人就可決定誰去開門。   領隊提供多項旅遊參考資料,包括在茶會派發的幾張影碟、出發前傳給團友的投影片、途中派發的兩張伊斯法罕鳥瞰照片和包括伊朗歷代王朝和23國使節團等幾份資料以及借給大家傳閱的書籍,使大家對遊覽的地點有更深的認識和增加旅遊的趣味。   領隊出發前說天氣和香港差不多,事實上是日間温度平均低近十度,而且日夜温差比香港大,晚間温度比香港低十餘度;日間雖然大多陽光充沛,但在陰暗處相當清涼,我大失預算。全程多是天朗氣清,藍天少雲,在伊斯法罕有幾小時微雨,在克爾漫竟有一天出現多場大雨和短暫的雪花、冰雹和雨雪,第二天早晨更積雪達十厘米。幸而全部行程未有受阻,雪景更帶來無限驚喜。   酒店的水準算是不錯,稍為不理想的是有一間酒店的洗手盆漏水和另一間的早餐太少食物選擇。每個遊覽地點大致上有足夠的拍照或自由活動時間。   8. 膳食方面,有時吃自助餐,有時要點主菜,約有五至十種菜式選擇,但所有餐館都是這些煮法相同的選擇,水準則參差。通常幾位團友聯成小組,可以分享幾款主菜。每餐都有薄餅式的麵包和沙律,但千篇一律。很多餐還有餐湯,但變化有限。總體來說,吃自助餐可自由選擇每一種食物的份量,減少浪費。   領隊的兩項措施包括預早為每位女團友準備一套伊斯蘭黑色長袍和自由兌換美金和伊幣給與團友頗大的方便;而且不時請吃土產和餅食,而3次光顧茶室,雖然沒有寫在行程之內,但也不用另外收費,使團友感覺得到理想的待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