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米揚大佛對中國之影響

2001年3月,塔利班炸毀了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大月氏人的貴霜王朝時期所建的巴米揚大佛,這種敵視人類文明的恐怖行為,受到了舉世譴責。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開始巴米揚大佛遺跡制定了一項工程龐大的維修工程。各國專家已經開赴現場,進行前期考察工作。專家發現,整個山體已經由於爆炸而陷於崩散狀態,首先要對山體加固,其次,採取岩石DNA技術把佛像頭部粘合,第三,把外周的洞穴壁畫與裝飾修復至一千五百年前狀態,估計費用要五千萬美元。經過碳放射監定,較細小的佛像,是在公元507年修建的,外表是彩色的。較大的佛像是在公元551年修建的,外表是深紅色彩繪。可以想像,在南北朝時代,這兩尊大佛及洞穴佛寺是何等金碧輝煌。 Read More

阿富汗 巴米揚佛像 (6)

巴米揚最後的佛 巴米揚大佛將被炸毀,消息傳來,全世界的佛子們為巴米揚大佛默默祈禱。作為當代人,我們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感到很震驚。對我們來說,滅佛似乎一件是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最後的一次大規模對佛教文化的滅絕,也已經在多年前就結束了。處在國運上升佛教復興階段的我們,對滅佛的概念,完全是從書本和佛教歷史中得來的模糊印象,夾雜著對那些殘損而又代表著藝術和精神顛峰造詣之造像的種種遺憾和歎息,總以為這一切都是歷史了,已經過去了,在人類的理性時代再也不會有了。 巴米揚大佛像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奇跡,在世界佛教史上有過燦爛的一頁,玄奘大師曾親眼見過他的金碧輝煌;而其藝術價值更是無可估量,所以塔利班打算炸掉大佛的消息一公佈,其影響遠遠在全世界佛教界之外;從聯合國秘書長和聯合國教科文基金會一直到各國首腦政要,從各國佛教徒到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無數熱心人士四處奔走拼命挽救,甚至緊急集資給塔利班開出了價值不菲的高價“贖買”清單,然而,一切努力都在塔利班領袖冷酷的執著面前付諸東流,隨著上百噸黃色炸藥一聲巨響,全世界無數佛子在電視機前黯然淚下。 佛祖悟道後第一個認識就是;大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行,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Read More

阿富汗 巴米揚佛像 (5)

巴米揚大佛–第三尊大佛之謎   《大唐西域記》記述梵衍那國一段中提及“城東二三裡伽藍中有佛入涅盤臥像,長千余尺”,應為長300余米的臥佛形象。 關於睡佛,迄今有力的文獻考證是西元7世紀中國唐朝和尚玄奘西行時的遊記。遊記表明,睡佛就在兩尊立佛之間,長為900英尺,是180英尺的最大立佛的5倍。其躺臥的位置,稍微偏向小立佛所在的一端。此外,考古學家指出,巴米揚立佛建成於西元3世紀到5世紀,時間跨度為200年,當時是佛教文明昌盛的時期,人們以塑造不同形態的佛像來表達對神明的膜拜。因而,在同一時期,人們極有可能還建造了一尊睡佛。考古學家無法確定的是,這尊睡佛是躺在兩尊立佛的腳下,還是單獨沉睡在別的地方。 不管怎樣,巴米揚地區因睡佛的傳說而充滿謎一樣的色彩,這裡更潛藏著豐富的考古、文化和歷史價值。 Read More

阿富汗 巴米揚佛像 (4)

巴米揚大佛–重建   國際社會幫助重修大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巴米揚遺跡制定了一項浩大的保護、修繕工程。從2001年至2008年,該組織已經向阿富汗派出五個國際專家工作組。去年10月所成立的第五期工作組共有30名成員,他們中包括阿富汗政府官員,以及來自日本、義大利、德國、法國的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和歷史學家。日本和德國政府是這項工程的主要出資者。僅在一期工程中(2002年至2004年),日本政府就捐贈了近200萬美元。 最為棘手的工作,莫過於如何處理那200噸重的佛像碎片。有傳言說塔利班在炸毀佛像後,曾經拉了40卡車的文物碎片到巴基斯坦變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阿富汗負責人長崗正則向本刊證實,確實有一些文物被變賣流失了,但“情況並不像傳言中的那樣糟糕”。 在德國政府的出資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兩年來負責對佛像的碎片進行搜集、保護和分析。大至90噸重的石頭,小至細細的沙礫,都經考古專家們仔細發掘、歸類。除了碎石以外,專家們還發現了3000多個佛像表層的灰泥碎片。 據德國考古學家愛德蒙•梅爾澤介紹,用碳鑒定法對這些碎片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較小的佛像是在西元507年修建的,原來的外表是彩色;而較大的佛像修建時間是西元551年,外表為深紅色。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不僅記載了兩座巴米揚立佛,還這樣描述了另一座在附近的臥佛:“城東二三裡伽藍中,有佛入涅臥像。長千餘尺。”這座長千餘尺(相當於300米)的佛像如果確有其事,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臥佛。有專家認為,這座佛像很可能已經毀於當地頻繁發生的地震當中。 Read More

阿富汗 巴米揚佛像 (3)

巴米揚大佛–歷史   巴米揚地處絲綢之路上,是往來歐洲、波斯、中國和印度間的商隊途經之地,當地曾有數所佛教寺院,為一宗教、哲學、希臘式佛教藝術中心,自2世紀起,至9世紀伊斯蘭教徒入侵時,為佛教的一個宗教地點。 那些寺院的僧侶住在鑿于巴米揚的山崖的小山洞內,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有些僧侶在其居住的山洞內加添宗教雕像及精美、色彩鮮豔的壁畫。   兩尊巨大立佛像中的東大佛高37米,西大佛高55米,為世上最大的雕刻立佛像(中國四川的樂山大佛雖然更高,但它是坐佛像),它們是多年來的文化地標,當地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中國佛教僧人玄奘在約630年時曾經過巴米揚,在其所著的《大唐西域記》形容當地(書中稱為梵衍那國都城)是一個興盛的佛教中心,“伽藍(佛寺)數十所,僧徒數千人。”並記載“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寶飾煥爛。”指的是西大佛,而它的東面有“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指的是東大佛。   Read More

阿富汗 巴米揚佛像 (2)

巴米揚大佛簡介       巴米揚大佛是世界上第三高的大佛(世界第一大佛四川省樂山大佛,佛像高71米、世界第二大佛山西省蒙山大佛,佛像高63米),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上曾經歷3次劫難。曾有很多國家的科學、文化、藝術和宗教界知名人士強烈呼籲,要注重保護這一人類歷史文化遺產。但是,2001年3月12日,大佛還是遭到了塔利班政權的殘酷轟炸,爆炸聲持續了三四天。 巴米揚大佛有東、西兩座,始建於西元3至5世紀,因雕鑿在巴米揚河谷邊山崖面南的斷崖上,故被稱為“巴米揚大佛”。 我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玄奘都曾瞻仰過宏偉莊嚴的巴米揚大佛。 Read More

阿富汗 巴米揚佛像 (1)

巴米揚佛像群位於首都喀布爾西北的巴米揚鎮東北郊不遠的山崖處。這裡遍佈大小石窟6000餘座,石窟群中有6尊傍山而鑿的佛像。其中兩尊巨佛,一尊造於西元五世紀,高55米,著紅色袈裟,名叫塞爾薩爾;一尊鑿於西元一世紀,高38米,身披藍色袈裟,名叫沙瑪瑪。西元四世紀和七世紀,中國晉代高僧法顯和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先後到過這裡,並在其各自的著作《佛國記》和《大唐西域記》中對巴米揚大佛作了生動的描述。 但在多年的戰亂中,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到90年代後期已是千瘡百孔,佛像的頭部也不復存在。去年3月,阿富汗武裝派別塔利班更是不顧聯合國和世界各國的強烈反對,動用大炮、炸藥以及火箭筒等各種戰爭武器,摧毀了巴米揚包括塞爾薩爾和沙瑪瑪在內的所有佛像。 巴米揚佛像群如今一片淒涼。記者在山崖下看到的只是佛像形狀的石窟和佛像的殘骸,石窟外到處是碎石和黃土塊。塞爾薩爾只剩下一個佛像的形狀,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見。佛像不見了,但仰頭而望,仍不難想像當年的壯觀景象。石窟下,幾張巨大的灰色塑膠布覆蓋著塞爾薩爾的殘骸,上面寫著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字樣。不遠處,沙瑪瑪的景遇更慘,連一塊大一點的殘骸也沒有了。 順著沙瑪瑪一側的臺階拾級而上,進入底部為八角、頂部為圓形的佛龕殿堂,只見殿堂內一個個空凹的佛龕。佛龕殿堂內據記載刻著的數以萬計的佛像和畫有藝術精湛的彩色壁畫現在已無蹤跡。所有殿堂內只有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裡隱約可見零星蘭色和紅色。 在巴米揚佛像群的石窟前,巴米揚省政府官員穆斯塔法·阿塔邁迪對記者說,“巴米揚佛像群聞名於世。它使巴米揚人、阿富汗人與整個世界聯繫在一起。我們阿富汗人都喜歡這些佛像,但現在這些佛像都沒有了,所有阿富汗人為此感到悲哀。” 據介紹,為了避免再遭破壞,當地政府禁止從這裡取走泥塊,也嚴禁在這裡埋地雷。雖然目前還沒有修復的計畫,但日本和印度等國政府已表示願意出資幫助修復佛像。 巴米揚佛像的歷史反映了阿富汗人民的歷史,佛像的磨難也體現了阿富汗人民的磨難。山壁上的座座石窟曾是古代佛教信徒生活和修身的地方,而今卻成為600多個在內戰中失去家園的難民家庭的避居地。36歲的侯賽因一家6口只能擠在不到10平方米的洞穴裡。洞內除了一張鋪在地上的舊毯子和幾個塑膠水壺外,幾乎沒有別的家什。 阿塔邁迪說,佛教聖地巴米揚的大佛過去曾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信徒和旅遊者,為巴米揚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戰爭炮火摧毀了巴米揚的佛像,也摧毀了巴米揚的旅遊業,摧毀了巴米揚的經濟。現在,沒有遊客敢來這裡旅遊,也沒有信徒來朝拜。但阿塔邁迪對重振巴米揚的旅遊業充滿信心,相信佛教信徒會“象孝順的兒子常到父親的墳墓祭奠一樣到這裡來朝拜的。”2001年3月,塔利班不顧世界輿論的強烈譴責,執意炸毀了建於西元五世紀的兩座著名的巴米揚大佛。在大佛慘遭毀壞後,國際社會一直在設法努力,試圖將被炸成廢墟的巴米揚大佛重新修。       待續…   Read More